抗日英雄应得到同样敬重【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范永红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卫国战争。可中国国军抗战英雄的战后遭遇却留下了中国历史
上最沉重的一页。在二战所有的战胜国中,其情其状独一无二。曾几何时,戴笠、张灵甫、
汤恩伯等抗战中声名赫赫的人物,在大陆成了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历史教科书也这样一代
代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们。
如今,上海陵园里可以有了张灵甫等抗日名将的衣冠冢,而戴笠故居和汤恩伯故居也已修葺
开放。尽管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甚至显得有些偷偷摸摸,好像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
当。但往好里想,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进步。
可这远远不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们面临着如何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法国纪念诺曼底
登陆六十周年的恢弘气势已经向全世界展现,今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
也决不会在悄无声息中过去。如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实际上是在向世界显露当今大陆的
政治形象和政治胸襟,而不是简单的排场之大小问题。六十年一个甲子,老人在故去,新人
在成长,党争的硝烟越来越远,因此对令人信服的历史真相的需要就不断强烈。
实事求是地写抗战史、评价抗战史、 解决历史教科书在阐述抗战史上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可
回避,这是对人们良心和胸襟的考验。在抗战中,按我们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
,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100还
是200,都已表明战将伤亡惨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军人伤亡达300余万人。无论政
见如何,和在山西辽县殉国的八路军左权将军一样,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名字
留在中国的英烈谱上。任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流过的血都不应该被遗
忘、被歪曲。任何遗忘和歪曲是真正的国耻。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歪曲和遗忘仍旧存
在。战犯问题就是耐人寻味的个案。
1981年抗日名将杜聿明病逝,官方悼词称他是“着名的爱国人士”。可这位昔日抗日疆场上
驰骋杀敌的战将后来却成了“战犯”。这并不只是杜聿明一个人的遭遇。1948年12月25日,
毛泽东开列了一份43名首要战犯的名单。仅仅就其中的军人而言,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
、薛岳、卫立煌、傅作义、何应钦、胡宗南、汤恩伯等都是抗日名将。
杜聿明先是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这里曾先后关押过900多名日本战犯和溥仪等71名伪满战犯
,同时也关押过354名国民党战犯。在这所监狱,一些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战将,跟日本战
犯一起接受“改造”。1949年后的我们,抗战过的国军将士和他们的亲人,甚至远没有日本
战犯那么幸运,他们有的被镇压了,有的则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浪。在我们的战犯管
理所里,一共关押过1062名日本战犯,其中1017名在1956年分3次被宣判免于起诉,释放回国
;另外45名也没有一个被判死刑,而且1964年4月全部被释放回国。
可是直到现在,改造国民党战犯还被当成正面宣传。 比如杜聿明、 黄维就是经过不断努力
才“改造”过来。 最后杜聿明就说自己 “走错了路, 成为千秋罪人。“而黄维最后则说出
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我最怀念的地方”。当我们在宣传改造成功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对他们或许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强制改造,甚至根本就不该
有战犯这个词。
然而在我们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政治和解和社会重建, 似乎内战的血还没有流够。因此也就
有了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战犯和被当成战犯的中国抗战将士关在同一所监狱的尴尬。
美国有过内战却没有战犯。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不曾处罚南方一兵一卒,那是把法律
和政治分开处理的最好例子。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2万人丧生,意味着大约每60个美国人里就
有一个死于战火,照常理来说总得有人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负责。事实上,仇恨也没有随着战
争一起结束。然而,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毕竟不是一回事。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也没有
一兵一卒在未来的岁月里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胜利者更没有用笔墨掀起一
场丑化运动以便将反叛者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南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1889年去世,活
了81岁;副总统斯蒂芬斯战后不久被佐治亚选为联邦参议员,死后墓碑上居然还刻着“一心
为公”,他生前没有被人改造,死后也没有谁去鞭尸扬灰。即使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
方的布思刺杀,美国也没因此疯狂,来一次彻底肃清南部残余的斩草除根运动,1870年李将
军则长眠在华盛顿学院的小教堂之下。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
一个知道区分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国家是幸福的和理智的。而我们的内战却不如此。不仅
有法律的惩罚,还有道德上贬低。那些曾经为卫国战争洒过热血的国军将士,因为参加过内
战,就被描绘成匪、贼、寇。比如吴强在长篇小说 《红日》的“修订本序言”里就有这样的
字眼:“张灵甫这个匪徒……他骄纵、 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为了传之后世和警顽
惩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面貌……”
张灵甫是何等人?他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1937年7.7事变后,张灵甫出任国军305团团长
。在罗店战役中,张先隐蔽机动,建立坚固阵地;再以偷袭方式吸引日军于己方预设阵地前
,以猛烈予以杀伤,取得了显著战果,受上级表扬。 后又在望亭(137号大桥)之战中, 以
一团之众抗击日军久留米师团二万余人三天,并予敌以重大杀伤,圆满完成任务。在南京保
卫战中,张灵甫受伤。战后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1938年10月在张古山之战(德安
反击战)中,面对敌坚固险峻的张古山核心阵地,张灵甫率一营将士从山后悬崖攀上, 占领
张古山,取得关键性胜利。张古山之战毙敌4千多人,马千匹,是74军成名之战,从此成为国
军头号王牌主力,我们最熟悉的平型关大捷,歼敌仅1000余人。张因此获国民党云氅勋章,
升任153旅旅长。1941年9月的中日第二次长沙之战,升任58师师长。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
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
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升为副军长兼58师师长。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
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中将军长。1947年5月14日,被陈
粟调集华野1纵(叶飞)、4纵(陶勇)、6纵(王必成)、8纵(王建安)、9纵(许世友)五
个主力纵队包围。而张放弃突围(本来是突得出去的),丢弃坦克、榴弹炮、山炮等重装备
,爬上无水无粮的孟良崮。 5月16日中午一点, 华野总攻开始,在2纵(韦国清、张震)、3
纵(何以祥)、7纵(成钧、江渭清)、10纵(宋时轮)及地方武装全力阻击敌增援部队的同
时,1、4、6、8、9纵以五倍之众向74师发动全力一击。74师最终被击垮,全军覆灭,张灵甫
自杀,就此结束其军旅生涯。一员中将对阵我军一元帅,一大将,一群上将和中将, 有霸王
之风,虽死犹荣。张灵甫在战死前曾有遗书,写道:“十余万军队猛扑, 今日战况更恶化,
弹尽援绝,水粮俱无。”
即使张灵甫在内战中真是罪恶累累,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他绝不是罪人。张灵甫骁勇善
战,是抗日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虽然他在对日浴血奋战中成了瘸子,但却从未打过败仗。就
一个职业军人对国家的效忠而言,他是军人中的军人。如果有一天我们也为抗战英烈们建立
国家英烈祠的话,里面就应该有张灵甫一个位置,而不仅仅只是允许上海的陵园里有他的衣
冠冢。这位职业军人没有死在日寇的枪炮下,而死于1947年内战的硝烟中,这是一个缺乏政
治和解传统的民族的历史悲剧。 |